让乡土成热土:激活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2025-10-28 15:52:06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强国必先强农,强农必先兴才,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中人才是核心。中国农大培养了“知农爱农”人才,但如何让更多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为乡村振兴注活力,仍是在基层“最后一公里”亟待解决的问题。

       破解“下得去”的难题,需重塑人才对乡村的认知与情感。“知农”是基础,在日常走访中发现,部分人才对乡村存在“落后”“艰苦”的刻板印象,缺乏前往乡村的动力。因此,要推动涉农教育变革落地,将“大国三农”情怀教育贯穿始终,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基层调研、开展乡村发展成果展示活动等方式,让人才明白乡村在经济、文化、生态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要让人才看到乡村的发展潜力,像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在基层不断涌现,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破解“留得住”的挑战,需构建人才在乡村的舞台与生态。“爱农”是动力,但还需要有让人才施展才华的硬核支撑。产业是核心吸引力,基层干部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基层干部要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引入加工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发展乡村旅游等,为人才提供稳定的职业预期和发展空间。环境是关键软实力,我们要着力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解决人才在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乡村交通、水电等条件,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让人才在乡村有归属感。

       破解“干得好”的关键,需优化人才在乡村的机制与路径。基层干部要打破体制壁垒,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服务乡村,支持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建立柔性引才机制,我们可以依托“新农人驿站”,为返乡创业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政策咨询、项目对接、融资支持等。同时,要建立健全与人才贡献相匹配的薪酬待遇、荣誉表彰和成长通道体系,让为乡村振兴做出实绩的人才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

       “知农爱农”是人才的精神内核,“强农报国”是人才的时代使命。乡村振兴需要高校培养输送人才,也需要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产业、教育、文化协同发力。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切实担负起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乡土成为人才向往的热土,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为农业强国的蓝图奠定坚实的人才根基,让乡村振兴的画卷更加绚丽多彩。(高县沙河镇人民政府 宋华赟)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