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黑玉米” 校地共育乡村振兴新希望
7 月 5 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学园艺学院 “种养循环,科技兴农” 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赴对口帮扶的高产村开展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黑甜玉 13 号” 种植现状,针对种植户关切的技术问题提供精准指导,助力这一科技成果在乡村结出 “致富果”。
顶着烈日,实践团师生仔细查看玉米长势,围绕 “花青素含量提升”“田间管理优化”“最佳采收期” 等关键问题现场 “把脉开方”。结合植株生长表现,团队提出从水肥精准调控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整套技术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种植户采用专家建议的压茬种植技术,实现 “一年双收”,较传统小麦玉米轮作模式,每亩年收益翻倍。
实践团师生意识到,让黑玉米成为 “致富密码”,需构建完整产业链。为此,他们与当地驻村干部、种植大户深入探讨产业链延伸路径,规划打造 “高产村高花青素黑玉米” 地域品牌,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从 “输血” 向 “造血” 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作为‘黑甜玉 13 号’选育单位,我们有责任让科研成果最大化服务乡村,帮助农户增收,这是农业科研与教育的初心。” 带队老师表示。实践团学生也深有感触:“这次下乡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意义,科技兴农、种业振兴是农学学子的使命担当。”
如今,高产村的黑玉米已成为激活乡村特色产业的 “希望之种”,更是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