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黑玉米” 校地共育乡村振兴新希望

2025-07-08 15:14:07来源: 浏览量:
          盛夏七月,成都东部新区壮溪镇高产村的田野上,一片特殊的玉米地长势正盛。挺拔的植株间,饱满的玉米棒裹着紫黑色籽粒,这是由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学园艺学院主导选育的高花青素玉米新品种 “黑甜玉 13 号”。因其天然花青素含量远超普通玉米,兼具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且口感佳、商品性突出,该品种已成为当地产业扶贫与特色农业培育的重点品种。

       7 月 5 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学园艺学院 “种养循环,科技兴农” 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赴对口帮扶的高产村开展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黑甜玉 13 号” 种植现状,针对种植户关切的技术问题提供精准指导,助力这一科技成果在乡村结出 “致富果”。

       顶着烈日,实践团师生仔细查看玉米长势,围绕 “花青素含量提升”“田间管理优化”“最佳采收期” 等关键问题现场 “把脉开方”。结合植株生长表现,团队提出从水肥精准调控到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整套技术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当地种植户采用专家建议的压茬种植技术,实现 “一年双收”,较传统小麦玉米轮作模式,每亩年收益翻倍。

       实践团师生意识到,让黑玉米成为 “致富密码”,需构建完整产业链。为此,他们与当地驻村干部、种植大户深入探讨产业链延伸路径,规划打造 “高产村高花青素黑玉米” 地域品牌,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从 “输血” 向 “造血” 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作为‘黑甜玉 13 号’选育单位,我们有责任让科研成果最大化服务乡村,帮助农户增收,这是农业科研与教育的初心。” 带队老师表示。实践团学生也深有感触:“这次下乡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意义,科技兴农、种业振兴是农学学子的使命担当。”

       如今,高产村的黑玉米已成为激活乡村特色产业的 “希望之种”,更是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