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华蓥:深挖林海“三重效益”

2025-11-19 09:53:57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11月16日,华蓥市庆华镇石佛沟村油樟林,村民拿着锄头,有序进行打窝、施肥等作业。这是华蓥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生动缩影。
       数据显示,华蓥林地总面积33.4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3%,人工商品林达15.25万亩,占比超过45%,建设国家储备林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华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挖华蓥山“林海”潜力,加快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唤醒沉睡的“绿色宝库”,助推林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运营模式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为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我们对油樟矮化、清林、截杆、打窝、施肥、种植等各环节均组织了技术培训……”11月16日,在位于石佛沟村的华蓥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贺宗斌正指导工人规范作业。
       华蓥市国家储备林项目石佛沟村区域采用“油樟大径级+纯林复层林经营”模式,对现有低产油樟林进行抚育和补植,实施面积约2000亩,目前已完成采伐清林约1600亩,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并带动当地及周边村民就业增收,日均用工量超过120人。“我负责打窝,每天收入100元。”正在工作的高兴镇高坪村村民吴启琼干劲十足。
       “建设国家储备林,不是简单地扩大绿化面积,也不只是种树,还需要科学地‘砍树’。”项目运营方华蓥银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虹松介绍,石佛沟村区域采取改培和中幼林抚育方式,每亩保留20余株目标树,培育大径级木材。通过裁枝、矮化密植等措施,短期内可实现采收油樟叶炼制樟油,产生经济效益;长期目标则是为国家培育优质的大径级木材。  
       在高兴镇谭家桥村,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同样成效显著。站在高处远眺,绿树环绕山间,生机盎然。
       “谭家桥区域实施面积达3000多亩,我们从去年4月起采用人工林集约栽培方式种植巨桉。目前,最高的巨桉已高至8米,预计6至7年后可进行采伐,每亩出材量10至15吨,将显著提升森林产业价值。”吴虹松介绍。
       据了解,华蓥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总规模82100余亩,建设期5年,运营期25年。项目主要在人工商品林中实施集约人工栽培、现有林分改培和中幼林抚育,并在此基础上布局产业经济,包括林下种植中药材,建设油樟(油茶)加工厂等。
       建设国家储备林,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钱从何来?近年来,华蓥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通过创新投融资渠道、建立新型经营模式,有力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华蓥市通过竞争性磋商引入陕林产融(四川)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合作方,并共同成立项目运营公司——华蓥银山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截至目前,华蓥市国家储备林项目累计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17500余亩,修建林区道路21.5公里、沟渠4.5公里,建设生态停车场2个。”华蓥市林业局局长尹小伟介绍。
       实施“国家储备林+”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
       11月12日,在位于谭家桥村的华蓥市国家储备林基地,吴虹松带领中药材种植公司的5名专家实地勘察土壤情况,计划种植约200亩的淫羊藿和虎杖。
       近年来,华蓥市借助国家储备林建设,着力打造“天府森林粮库”华蓥样板,精心筹划建设油茶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林下养殖基地等系列森林粮库项目。 
       华蓥因地制宜重点发展油樟、油茶等木本油料,优质竹,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四大产业,通过实施1.6万亩集约人工栽培,科学布局木本油料和笋材两用竹、林下中药材;通过实施5.6万亩马尾松、柏木和阔叶林改培,利用林下空间,以种养结合方式同步带动林下养殖产业发展。
       华蓥积极探索实行短、中、长期收益结合的“国家储备林+产业发展”模式。短期经营上,持续壮大油樟产业链,建设油樟(油茶)加工厂1座;中期经营上,发展林下种植(石斛)、桤木油茶混交林产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长期经营上,通过培育杉木等速生大径材、桢楠等珍稀树种,预计实现木材销售及加工收入5000万元。
       国家储备林建设不仅能提升森林面积和质量,增强国家木材自给能力,全面保护天然林,缓解木材资源紧缺问题,还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区域环境质量,助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 
       华蓥市积极发挥“国家储备林+”综合效益,唤醒“绿水青山”,壮大“金山银山”。
       “国家储备林+重点项目”模式,更为华蓥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在谭家桥村的国家储备林基地附近,华蓥生态新材料产业园已选址于此,目前正在完善环评资料。吴虹松介绍,该产业园计划建设年产10万吨生物质燃烧颗粒生产线和年产2万立方米红椿实木拼板生产线、竹木加工生产线,项目投产后,每年经济效益600万元以上。
       为补齐林木产品加工短板,在华蓥山森林食品产业园,华蓥市将建设占地约218亩,涵盖森林食品加工、仓储、物流、现货交易、电商等产业集群区,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3300万元以上。
       “我们正谋划打造华蓥市油樟康养公园、华蓥市森林康养园等,计划建成森林景观3万亩,围绕休闲观光、森林康养、研学互动等特性,积极开发植物品鉴、产学研旅游、森林康养等旅游产品,切实推动林旅产业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尹小伟说。(尹梦娇 李林  邓坤)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