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减负增效赋能 让基层活力迸发

2025-11-14 15:13:1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攻坚战、持久战,各级党组织唯有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尺,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才能锚定目标、取得实效。让广大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无形枷锁中解脱出来,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干事创业上,方能让基层活力迸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筑牢基层根基,夯实民生底座。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服务群众,推动发展,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题中之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作为基层基础,犹如国家大厦的底座,不仅是各项方针政策的最终落脚点,更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是传达“民声”、落实“民生”之关键所在。唯有把基层基础夯实牢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一竿子插到底”,百姓的急难愁盼才能在家门口解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才能坚如磐石。反之,若基层长期疲于应付、负重难行,政策执行势必层层衰减,党群关系必然产生隔阂,党的执政大厦就会面临“地动山摇”的风险。因此,抓实基层减负、强化基层建设,始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破解负担痼疾,激活干事动能。作为落实“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穿针引线人”,广大基层干部需常态化深入群众一线,敏锐洞察潜在问题,及时回应并解决民众关切,同时应对各类琐碎且“数量大、时间紧、要求高、责任重”的工作任务。曾经文山会海、过度留痕、频繁检查评比培训等形式主义问题困扰基层工作,使得基层干部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被耗费在填表报数、迎检汇报上,让基层干部陷入疲惫循环,分身乏术。此类问题不仅严重挤压了干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的时间和空间,致使基层干部的工作节奏随时被割裂得碎片化,更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履职尽责、主动作为的干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正是破解良策,激活了基层干部的干事热情和创新精神,真正让惠及民生的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实有了充分保障。
       深化标本兼治,凝聚减负合力。基层减负绝非“选择题”,而是关乎治理效能、关乎民心向背的“必答题”。各级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持续纠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顽瘴痼疾,从源头铲除形式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要健全考核评价体系,扭正“指挥棒”,突出实绩导向,坚决清理冗余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推进“一表通”“多表合一”,切实为基层干部“松绑减压”。要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减负工作格局。唯有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既解决表面问题,又深挖根源症结,才能推动基层减负常态化、长效化,让基层干部将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办实事、求实效之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基层治理的坚实根基。(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岭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 郑一躅)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