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虚+固本”为基层减负增效

2025-11-11 14:40:33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指出,“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切实把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中解脱出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有更多精力抓落实。为基层减负,是新时代强化党的执政根基、提升基层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除虚+固本”是基层减负的题中之义,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下好“除虚”先手棋、建强“固本”硬支撑,真正实现真减负、减真负,推动基层工作高质高效。  
       “虚”是减负的先手棋,要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长期以来,基层不仅存在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报表多、评比多等形式主义问题,更被官僚主义的歪风所束缚:有的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既不深入一线了解实情,也不体谅基层实际困难,把下达任务当工作、把督查问责当手段;有的检查考核重痕迹轻实效,要求基层材料留痕、台账精美,却不关注工作实绩。一度让基层干部陷入机械重复的事务堆,难以沉下心来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减负当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基层实际,精准清理那些影响效率、妨碍落实的“无效功”:压减不必要的会议和仪式,合并重复上报的报表材料,规范多头跑的工作流程,清理“一沓报表、一套指标、一串会议”式的冗余负担。惟有坚决剥离由形式主义衍生、被官僚主义放大的“虚耗成本”,才能为基层释放更多时间与空间,让干部轻装上阵谋实事、抓落实。
       “固本”是减负的硬支撑,要为基层履职“强赋能”。减负的最终落脚点是多干实事而非少做工作,通过制度优化无效、低效的冗余流程,把基层干部和行政资源从事务内耗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为民服务、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主战场。“固本”是筑牢基层为民服务、高效履职的基础:一方面要健全清晰可操作的履职清单,明确职责边界、流程环节、责任主体,破解权责模糊导致的重复劳动、推诿扯皮;另一方面要推广“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深化“一网通办”“一表通填”等数字化改革,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基层从事务型向效能型转变;更要强化基层干部能力建设,提升其改革攻坚、为民服务、依法行政的本领。毕竟,制度再优、流程再简,若执行者能力不足,减负则沦为空谈,陷入“松绑后空转、减负后质降”的困境 。
       “除虚+固本”同向发力,扎实让减负落地见效。关键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压实责任链条,各级党委(党组)需将为基层减负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明确部门职责、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上下联动、全程监督的工作格局;二是坚持分类施策,基层情况千差万别,减负不能“一刀切”,要精准识别负担类型、分层分类推进,优先化解基层最急、最沉、最突出的痛点难点;三是健全长效机制,摒弃“一阵风”式整治,从制度、流程、监督、评估四个维度构建闭环,完善“减负-评估-整改-回头看”机制,让减负从喊口号走向见实效、从阶段性走向常态化。当基层减负环境持续优化,治理效能、服务质量、发展品质必将同步提升,党的执政根基会更加稳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便会持续增强。(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邓岚兰)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