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层行政复议痛点 专家献策共探“锦江方案”

2025-10-20 15:14:52来源: 浏览量:

     
     10月16日,城区基层依法治理的锦江模式研究项目课题研究推进会在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与四川省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会联合召开,聚焦“打造行政复议的锦江模式”核心议题,旨在破解基层行政复议工作难点,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基层治理创新深度融合。

     四川省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黄泽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芳,锦江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廖明友,党组副书记徐颖,二级调研员袭峰,行政复议与应诉科科长祁含波及课题小组成员出席会议,双方围绕基层行政复议实践痛点展开深入调研交流。

     直面基层痛点:锦江复议工作难题集中“摆题”

     会上,成都市锦江区司法局相关领导首先介绍了辖区行政复议工作的实际情况与突出难题。随着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正式实施,该区行政复议案件量呈“井喷式”增长——2024年受理案件800余起,2025年截至10月已突破1100起,预计全年将达1500起。与之相对的是,区司法局行政复议团队仅5人,人均年处理案件量高达400件,“案多人少”矛盾极为突出。

     同时,复议工作还面临多重挑战:案件类型覆盖所有行政行为,市场监管、交通管理领域案件占比高,拆迁补偿、政府信息公开类案件复杂程度高;行政调解存在“60天时限紧”“部分案件无裁量空间”的困局,且禁摩管理、物业管理等领域矛盾争议集中,综合执法、住建交通等部门调解协同难度大;此外,职业打假人引发的复议、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以及复议辅助人员配备、政策支撑、机构能力建设等诉求,均成为制约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堵点。

     专家深度献策:黄泽勇、姜芳聚焦难点提建设性思路

     针对锦江区行政复议工作的难点,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专家团队结合研究经验与理论优势,与参会人员展开针对性交流,为“锦江模式”构建提供专业支撑。

     黄泽勇教授作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法学会法学法律专家库首批专家,在调研过程中表示,行政复议作为化解行政矛盾纠纷的主渠道,在质量、数量、效果等方面要进行拓展、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功能。黄泽勇建议,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行政复议的过程如何展开,是否可以借鉴其他调解制度,如:诉调结合、人民调解制度等,探索行政复议制度本身有哪些模式、哪些程序、哪些工作方法、哪些工作技巧等。

     其次,黄泽勇对锦江区司法局与四川省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会“政府+行业机构”的合作模式十分认可,“双方相互支持协同,结合实践案例共同探索行政复议制度的更多路径和模式十分重要,也非常及时,值得进一步推广。”黄泽勇表示,将带领课题组成员围绕锦江区司法局的实践案例,将课题做深做实,做出示范效应,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目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姜芳表示,新《行政复议法》从法律上确立了行政复议调解制度,进一步扩大和规范了2007年《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调解的适用范围。但实践中具体如何落实这些新规定,行政复议调解的启动条件、范围边界、程序规则、效力保障等应当如何细化,都需要深入的课题研究来为制度建设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本课题在新法尚无具体规定的情况下对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具体落实进行探索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制度及实践意义。

     后续发力:课题组将定制“锦江模式”课题报告

    会议明确,四川省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会课题组将结合此次调研收集的痛点问题、诉求建议,以及黄泽勇、姜芳等专家的建设性思路,系统梳理基层行政复议的“锦江经验”与改进方向,近期将组织撰写专项课题报告,为“行政复议锦江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助力锦江区打造基层依法治理的标杆样本。(文/张其丰 图/文博)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