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信义,满院温情,红光社区以民主协商化“闲置地”为“民心圆”

2025-10-16 10:50:56来源: 浏览量:

     “现在骑车回来,可算不用绕远了,这临停点可真改到咱心坎里了!”居民李叔停好车,熟络地和“红街坊”协理员打着招呼。几步之外,10栋旁昔日杂乱的闲置地,已蜕变为居民们茶余饭后最爱的“信义治理角”。这场由“被嫌弃的角落”到“睦邻共享空间”的美丽蜕变,正是红光社区探索“信义治理”新路径的生动写照。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街道红光社区同湾春晓小区建于2011年,共有居民556户。2024年小区成功引入信托制物业管理模式,为社区治理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作为一个建成多年的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电瓶车停放混乱、公共空间闲置荒废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居民的“急难愁盼”,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红光社区依托大同街道“大同晓义”信义治理品牌,推行“寻、议、决、行、评”信义五步法,以“信义治理”为理念内核,以“民主协商”为实践路径,启动了“信义共治·睦邻微空间”网格营建项目,探索出一条从“陌邻”到“亲邻”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共建”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一、民声定方向,让居民在治理中“当家”

     项目启动阶段,社区坚持“先听民意、再定方案”的原则,组建了由网格员、社工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联合调研队伍,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院落座谈等多种形式,在居民“唠家常”“闲聊”中捕捉真实需求,累计回收有效建议92条,最终梳理出34条明确需求,形成了详实的《居民需求清单》。其中,电瓶车乱停乱放、10栋旁空地杂草丛生、公共资源被占用等问题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这一过程不仅是简单的信息收集,更是一次信任的积累——当居民发现自己的声音被认真倾听、需求被真实记录,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开始悄然萌发。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二、议事聚共识,让居民在协商中“做主”

     在充分掌握民意的基础上,社区搭建“坝坝会”议事平台,先后组织三场民主协商会议。会议邀请居民代表、物业负责人、小区能人、社区规划师等多元主体参与,严格按照“需求梳理-分组讨论-方案共创”的流程展开讨论。值得一提的是,会议确立了有序发言、聚焦主题、时间管理、相互尊重、民主决策五项议事规则,确保协商过程规范有序。为激发居民参与热情,社区还创新推出“信义积分”制度,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行为量化积累,可兑换服务或获得工程监督资格。通过充分的民主协商,最终以举手表决方式确定了公共空间改造方案,真正实现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三、动手创家园,让居民在建设中“出力”

    方案确定后,项目建设过程成为民主协商理念的生动实践,居民也从“旁观者“转变为”共建者“在党员志愿者的带头示范下,在10栋后侧“信义治理角”和侧面非机动车棚的施工过程中,居民们展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清理杂草、搬运建材、夯实地基等基础工作。在空间美化阶段,大家更是发挥创意,参与花坛栽种、井盖彩绘等特色工作,将原本单调的角落打造成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景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居民们自发为工人送水消暑、提醒安全,展现出浓浓的邻里温情。项目完工后,社区及时组织居民开展满意度测评,收集到众多积极反馈和改进建议。这种全程参与、亲身实践的共建模式,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更在共同劳动中增进了邻里感情,重塑了社区关系。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四、同心护成果,让居民在守护中“传承”

    随着空间改造初见成效,社区通过自治茶话会,组织居民围绕公共空间管理、邻里互助、环境卫生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分组提出建议并进行表决,最终形成了具有广泛共识的《睦邻信义公约》。每位居民按下彩色掌印,共同“种”下一棵象征社区信义精神的公约树。

    与此同时,为确保治理成果的可持续发展,社区着力培育起一支32人的“红街坊”自治协理员队伍。通过专项培训赋能后,社区将新营造的两处公共空间划为“责任田”,由协理员分组包干负责。队员们郑重签署《信义守护承诺书》,化身“信义守护人”,确保每日清扫、每周巡查、每月议事的常态化机制在责任到人中落地生根。在项目结项活动中,通过表扬先进、公约朗诵、睦邻游园等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有事共商、成果共享”的社区共识。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如今,走进同湾春晓小区,曾经杂草丛生的10栋后侧空地已蜕变为集休憩、服务展示与居民议事功能于一体的“信义治理角”设置了信义宣传栏、居民共建时光廊等功能板块;而原本凌乱的侧面空地则新建起整洁美观的非机动车临停点,有效缓解了居民停车难问题。这些变化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更新,更是社区治理机制的一次深刻变革。红光社区通过从需求征集、方案共商到施工建设、维护管理的全程民主协商,真正实现了“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信义治理理念,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温度、可借鉴的“红光样本”这个样本告诉我们,真正的社区治理创新,不仅要改善物质环境,更要凝聚人心,让每个居民都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共同缔造温暖、和谐、幸福的宜居家园。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