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生长”心理支持小组圆满收官:沙渠街道25名流动儿童在挑战中绽放力量

2025-09-21 14:03:32来源: 浏览量:

        9月20日,由“成都市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大邑县益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的“韧性生长——在挑战中绽放力量”心理韧性支持小组活动于9月20日圆满结束。自7月4日启动以来,该小组专为流动儿童设计,通过12节系统性课程,帮助25名组员掌握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关键技能,提升心理韧性,增强应对挑战的能力。

 

      科学课程设计,助力心理成长

      该小组采用“认知-实践-内化”的科学模式,课程内容涵盖心理韧性构建的多个维度。从初期的“心理韧性初相识”“探索自我”等破冰与认知启蒙环节,到中期的“认知重构”“情绪管理”等技巧学习,再到后期的“逆境模拟”“成长型思维”等实战演练,课程循序渐进,帮助组员逐步突破心理舒适区。

      其中,“韧性工具箱”“复盘四步法”等模块因其高度实用性,被组员称为“压力急救指南”。此外,“生命线回顾”“我的优势树”等活动帮助组员重新审视自身经历,挖掘内在力量。

 

       互动式学习,激发组员潜能

       小组采用角色扮演、团体绘画、即兴演讲等多样化互动形式,增强组员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在“失败博物馆”环节中,组员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逆袭案例,学习如何将挫折转化为成长动力;而在“写给未来的信”活动中,组员以书信形式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强化目标感。

        组员小晨分享道:“在‘生命线回顾’中,我发现自己曾多次克服困境,这让我重新相信自己的韧性。而‘5分钟急救包’则让我在面对突发压力时有了快速调节的方法。”

 

       成果显著,未来持续赋能

       在结业环节中,组员通过“韧性成长树”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从最初的“害怕失败”到“接纳学习过程”,从“情绪失控”到“运用5分钟急救包”调节心态。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心理韧性已成为个人成长的关键能力。此类支持性小组的推广,有望为更多人提供科学、系统的心理成长支持,助力他们在挑战中绽放力量。

(供稿单位:大邑县益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作者:李海燕)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