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中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2025-08-28 10:05:58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战争虽已经渐去渐远,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历久弥新,始终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感悟热血赤诚和铁骨铮铮;一封封拯救民族存亡的家书,读懂“纸短情长”里的生死抉择和家国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年轻干部生逢其时,要用心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上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凝视锈迹斑驳的行军壶,读懂了“舍我其谁”的担当自觉。在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正面展柜中,有一只锈迹斑驳被弹片洞穿的行军壶引人注目,它见证了残酷战争中英雄的坚守和牺牲。当杨一鸣营长的身躯被侵略者的子弹击中,壶中清水与腔内热血交融,浸润了脚下他誓死守护的故土。这只行军壶,已不再是普通的战时器物,它升华为一种价值符号,深刻诠释了何为担当。广大年轻干部当以这行军壶为鉴,涵养“舍我其谁”的自觉,将个人奋斗的“小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膺而出,在改革攻坚的前沿担当作为,不断加强思想淬炼、党性锻炼、政治历练,与党同心同德、与国同向同行,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征程中擦亮人生底色,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血脉、化作行动,以砥砺奋进的姿态,握紧历史接力棒,把舍我其谁的担当化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朝气、“狂飙为我从天落”的锐气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带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在绿水青山的画卷里绘就出富国强民的实景图。
端详弹痕累累的番号旗,领悟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右面展柜中,有一面曾飘扬于战火烽烟里、留有238处弹孔的战旗,静静地陈列着,促人泪眼婆娑。这面番号旗就是一部用弹孔写就的忠诚教科书,每一处破损,都是一次与死亡的擦肩;每一缕残存的经纬,都编织着视死如归的信念。这面旗帜之所以能在猛烈的炮火中屹立不倒,所凭恃的,正是战士们对党、对人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无限忠诚。广大年轻干部当以这面战旗为镜,时常叩问自己的忠诚度与纯洁性,心怀“国之大者”,心系“天下苍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把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植入血脉、融入灵魂;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既抓重要任务,也抓关键环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忠诚”理念深植于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瞻望饱经沧桑的小推车,明白了“人民至上”的团结伟力。在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左面展柜中,那辆不再吱呀作响的独轮小推车,催人肃然起敬,曾是烽火岁月里流动的生命线。它所推出的,是军民一心的磅礴伟力,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广大年轻干部当以这小推车为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主动“身”入基层,“心”驻群众,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既关注群众“柴米油盐”,也办好百姓“鸡毛蒜皮”,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在为民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深刻感悟“人民”二字重逾千钧的分量,牢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使命,多坐群众“热板凳”,多听群众“心里话”,多算群众“生活账”,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民生关切问题,让“收集—反馈—改进”闭环常态化,及时发现问题、校准偏差,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脚步就跟在哪里、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在新时代托举起人民群众“妥妥的幸福”。
纪念馆的矗立,是无声的警钟:幸福生活,源于鲜血浇灌;民族精神,不容岁月尘封。传承抗战精神,无需惊天动地,贵在坚守本心、履职尽责;贵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是对历史最深切的告慰,更是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照亮着中国式现代化前行步伐。(长宁县委党校 冉卫平)
走进抗日战争纪念馆,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感悟热血赤诚和铁骨铮铮;一封封拯救民族存亡的家书,读懂“纸短情长”里的生死抉择和家国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年轻干部生逢其时,要用心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树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向,勇担民族复兴的时代大任,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上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凝视锈迹斑驳的行军壶,读懂了“舍我其谁”的担当自觉。在抗日战争纪念馆的正面展柜中,有一只锈迹斑驳被弹片洞穿的行军壶引人注目,它见证了残酷战争中英雄的坚守和牺牲。当杨一鸣营长的身躯被侵略者的子弹击中,壶中清水与腔内热血交融,浸润了脚下他誓死守护的故土。这只行军壶,已不再是普通的战时器物,它升华为一种价值符号,深刻诠释了何为担当。广大年轻干部当以这行军壶为鉴,涵养“舍我其谁”的自觉,将个人奋斗的“小我”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我”,在风险挑战面前挺膺而出,在改革攻坚的前沿担当作为,不断加强思想淬炼、党性锻炼、政治历练,与党同心同德、与国同向同行,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征程中擦亮人生底色,把对祖国的热爱融入血脉、化作行动,以砥砺奋进的姿态,握紧历史接力棒,把舍我其谁的担当化作“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朝气、“狂飙为我从天落”的锐气和“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带着“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决心,在绿水青山的画卷里绘就出富国强民的实景图。
端详弹痕累累的番号旗,领悟了“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右面展柜中,有一面曾飘扬于战火烽烟里、留有238处弹孔的战旗,静静地陈列着,促人泪眼婆娑。这面番号旗就是一部用弹孔写就的忠诚教科书,每一处破损,都是一次与死亡的擦肩;每一缕残存的经纬,都编织着视死如归的信念。这面旗帜之所以能在猛烈的炮火中屹立不倒,所凭恃的,正是战士们对党、对人民、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无限忠诚。广大年轻干部当以这面战旗为镜,时常叩问自己的忠诚度与纯洁性,心怀“国之大者”,心系“天下苍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把对党忠诚、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植入血脉、融入灵魂;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既抓重要任务,也抓关键环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让“忠诚”理念深植于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瞻望饱经沧桑的小推车,明白了“人民至上”的团结伟力。在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左面展柜中,那辆不再吱呀作响的独轮小推车,催人肃然起敬,曾是烽火岁月里流动的生命线。它所推出的,是军民一心的磅礴伟力,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广大年轻干部当以这小推车为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主动“身”入基层,“心”驻群众,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既关注群众“柴米油盐”,也办好百姓“鸡毛蒜皮”,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在为民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深刻感悟“人民”二字重逾千钧的分量,牢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使命,多坐群众“热板凳”,多听群众“心里话”,多算群众“生活账”,聚焦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民生关切问题,让“收集—反馈—改进”闭环常态化,及时发现问题、校准偏差,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脚步就跟在哪里、服务就覆盖到哪里,在新时代托举起人民群众“妥妥的幸福”。
纪念馆的矗立,是无声的警钟:幸福生活,源于鲜血浇灌;民族精神,不容岁月尘封。传承抗战精神,无需惊天动地,贵在坚守本心、履职尽责;贵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贵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是对历史最深切的告慰,更是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照亮着中国式现代化前行步伐。(长宁县委党校 冉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