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基层急救防线 守护群众生命之光——宣汉县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前急救能力专项培训
2025-04-21 10:09:2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院前急救是守护生命的“第一公里”,更是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石。4月17日至18日,宣汉县卫生健康局组织开展2025年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前急救能力专项培训,140余名基层医疗骨干齐聚“充电”,以“理论+实操”双轮驱动,全力打通急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靶向施策:构建精准培训体系
“知不足而奋进,明方向而力行。”针对基层急救能力薄弱环节,县卫健局联合县人民医院急诊团队定制“阶梯式”培训方案:
理论教学重实效:聚焦急性胸痛、中毒、溺水等基层高频急症,通过“案例导入+病理解析+处置流程”三维教学,剖析典型病例20余例,现场解答疑问40余个;
实操演练强规范:设置心肺复苏(CPR)、创伤包扎、海姆立克急救法等6大实训模块,采用“1名导师+5名学员”分组教学模式,逐人逐项纠正按压深度、包扎手法等细节,确保“人人过筛、个个达标”。
培训亮点:引入智能模拟人设备,实时监测按压频率、深度等数据,让学员直观感受操作误差,科技赋能培训精准度提升30%。
二、三级联动:织密急救网络矩阵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县卫健局副局长杨红在开班式上强调:“要以‘县强、乡活、村稳’为目标,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急救体系。”
县级统筹:依托县人民医院建立急救培训基地,组建由12名急诊专家组成的“流动导师团”,定期下沉乡镇开展复训;
乡级枢纽:要求各中心卫生院设置急救值班室,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心电监护仪等设备,每季度开展院内急救演练;
村级兜底:选拔300名村医纳入“急救明白人”培养计划,重点培训心肺复苏、休克识别等“救命技能”,实现急救知识覆盖所有行政村。
整改闭环:针对前期督导发现的“急救设备维护不及时”“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问题,现场印发《院前急救标准化手册》,要求各机构1周内完成问题整改并提交报告。
三、数据见证:培训成效触手可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两天的高强度培训,交出亮眼“成绩单”:
技能达标率跃升:心肺复苏有效按压合格率从培训前68%提升至92%,创伤固定转运规范率从71%提升至95%;
协同意识增强:通过“模拟急救场景”实战演练,医护配合默契度提升40%,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8分钟;
长效机制成型:建立“训后考核+季度抽测”跟踪机制,参训人员需在1个月内完成“返岗授课”任务,确保技能培训“入脑、入心、入行”。
学员声音:南坝镇中心卫生院医生李华感慨:“以前遇到胸痛患者只能紧急转运,现在掌握了早期鉴别和预处理技能,能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四、展望未来:让急救能力成为基层标配
“救在身边,刻不容缓。”县卫健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从三方面深化急救能力建设:
1. 设备升级:2025年底前为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AED设备,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急救箱500个;
2. 科普延伸:开展“急救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年度培训群众不少于2万人次;
3. 智慧赋能:接入“120智慧调度系统”,实现基层机构与县级医院急救信息实时互通,构建“黄金急救圈”。
当“白金十分钟”遇见“基层急救网”,当“理论精修”碰撞“实操淬炼”,宣汉县正以“绣花功夫”织密生命守护网。从乡镇卫生院到村卫生室,从医护人员到普通群众,这场关于“急救能力”的全民提升行动,不仅是医疗服务的“强基工程”,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实践。正如培训现场悬挂的标语所言:“每一次规范操作,都是与死神赛跑的筹码;每一份技能提升,都是对生命至上的承诺。”在守护群众健康的征途上,宣汉卫健人正以专业之姿、担当之态,书写着“健康为民”的时代答卷。
供稿:宣汉县卫生健康局 (向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