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 “枫桥经验”,四川甘孜乡城公安香巴拉派出所守护乡城幸福底色
在净土香巴拉乡城,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像暖阳温暖百姓,如繁星照亮平安之路;他们时刻将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他们就是乡城公安局香巴拉派出所的民辅警们。
2025年伊始,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香巴拉派出所活力满满,动力十足,围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甘孜州首个以女警命名的调解室 “扎西拥中矛盾调解室”,积极开拓进取。一系列暖心举措如涟漪般在辖区扩散,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群众满意度飙升至 99.3%,稳稳筑牢了香巴拉乡城的平安防线。
便民服务:“零跑腿”背后的温情守护
2025年3月的一个清晨,寒意尚未散尽,一位身形佝偻、满脸愁容的老人走进香巴拉派出所。她是辖区居民洛某的母亲,无奈又焦急地向值班民辅警诉说着困境:“孩子的身份证过期了,低保金也停发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原来,洛某肢体残疾,居住在距离县城20余公里的深山,行动不便,无法及时更换身份证,导致低保等救助资金无法办理。走投无路之下,洛某母亲来到派出所寻求帮助。民警们敏锐察觉到老人的焦虑,迅速化身温暖守护者,轻声安抚情绪,并贴心安排车辆送老人回家。第二天,派出所户籍民警扛着专门的移动设备,踏上前往洛某家的路途。抵达后,顾不上一路风尘,立刻调试设备为洛某采集身份证信息。由于洛某身体状况特殊,信息采集困难重重,但民警们毫不退缩,经过多次尝试,终于成功采集到清晰信息。
仅仅5个工作日后,崭新的身份证就被民警送到洛某母亲手中。那一刻,洛某母亲眼中闪烁着激动泪花,连声道谢:“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如今,“办证 + 送证” 便民服务已成为香巴拉派出所的工作招牌。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崎岖,只要特殊群体有需求,民辅警们总会第一时间响应,实现特殊群体服务 “零跑腿”,让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偏远角落。
矛盾调解:化干戈为玉帛的智慧
每一次送证行程,都成为派出所民警排查矛盾隐患的契机。一次,民警在送证途中听闻村民扎某和呷某因院墙界限问题多次激烈争吵,邻里关系紧张得一触即发。调解室的民辅警们得知后,迅速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和法院工作人员前往双方家中。现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剑拔弩张。民警深知此时急于调解只会适得其反,便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别与扎某和呷某促膝长谈。对扎某,民警语重心长地说:“扎大哥,咱们做了这么多年邻居,为这院墙闹成这样不值得。国家对宅基地界限有明确规定,按规矩来心里才踏实。” 与呷某沟通时,民警从亲情角度劝解:“呷大哥,远亲不如近邻,平日里相互帮衬日子才和美。就这点小事把关系搞僵,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多尴尬呀。” 经过民警苦口婆心地劝说,双方态度逐渐缓和。
随后,民警精心组织“面对面”协商,讲清政策法规,唤起邻里情谊。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签订协议,多年积怨一朝消散,邻里间再度充满欢声笑语。
展望未来:持续创新,让“枫桥经验”闪耀光芒
从温情便民服务到智慧矛盾调解,香巴拉派出所始终秉持 “调解 + 服务” 的工作模式,坚守岗位、毫不懈怠。同时,积极推行 “一标三实” 动态排查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年初,在一次排查中,民警发现辖区内一处老旧居民楼电线老化严重,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民警立即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电线进行全面更换,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如,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部分独居老人生活不便,民警便定期上门看望,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难题,让老人感受到关怀与温暖。
展望未来,香巴拉派出所将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引下,持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以更贴心的服务、更高效的调解,为香巴拉乡城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奋力书写为民服务的崭新篇章,为香巴拉乡城带来更多的祥和与繁荣。(沈怡君 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