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从“健康守门人”到“幸福摆渡人”
2025-05-08 10:10:0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在前锋区广兴镇桥角村,时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51岁的张帅身兼村医与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双重身份,用三十余年的坚守诠释着医者仁心与为民情怀。他每年开诊医疗服务400余人次,服务残疾人120余人次,在平凡的岗位上搭建起通往健康的桥梁,传递着幸福的温度。
医者仁心:
守护健康的“定心丸”
“张医生,我老毛病又犯了,你来帮我一下……”近日,张帅听着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残疾人特困人员张大爷的喘息声,心瞬间揪紧。“好的,我马上过来。”简短有力地回应后,他立即背着医药箱,骑着摩托车赶去。
当张帅推开张大爷家门时,只见屋里光线昏暗,张大爷半坐半躺在床头,呼吸急促,脸色发紫。张帅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进行摸脉、量血压和测体温等一系列操作,很快确定了治疗方案。经过细心治疗,张大爷病情有所好转。
“除了一些急症的初步急救外,我们还会进行一些常见病的治疗,并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检查。”张帅说。
在桥角村,张帅不仅是村民们应对急症的“及时雨”,更是守护大家健康的“定心丸”。自1993年张帅任桥角村村医以来,只要村民有需要,一个电话他就会及时赶到。每年开展医疗服务4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
行医过程中,张帅不仅关注村民身体病痛,更重视心理关怀。对因病致郁的残障患者,他在问诊之余耐心疏导,用温暖话语驱散阴霾,成为村民的“健康卫士”。
助残暖心:
传递希望的“摆渡人”
2020年,前锋区决定在每个村选拔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为残疾人服务,帮助他们申请政策,维护合法权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帅主动申请担任桥角村残疾人专职委员。
“我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残疾人工作,让他们减少因身体功能缺失带来的痛苦,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张帅说。
任职残疾人专职委员后,张帅将“吃透政策、摸透民情”作为工作信条。他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每日走村串户,用笔记本详细记录72名残疾人的家庭状况、健康需求与生活困境。为精准掌握情况,他逐字研读残障补贴申领、无障碍改造等政策文件,化身“行走的政策库”,用乡音土话为村民答疑解惑。寒来暑往,他的足迹遍布桥角村每寸土地,也走进残疾人心里,如今村民远远望见他,便热情招呼:“张医生,快进屋喝茶!”
在张帅眼中,残疾人工作无小事。82岁的罗大爷一家因病返贫,他多方奔走申请低保,协调免费护理床;肢体残疾人邹先生渴望轮椅,他跑前跑后办妥手续;罗阿姨想自食其力,他四处打听找到制衣厂岗位,为其找到工作。从证件办理到就业帮扶,从康复指导到政策落实,他像“管家”般事无巨细。
张帅一直坚信,自己在残疾人专职委员这小小的“花圃”中也能种出“满园春色”。2024年,他帮助6名残疾人申领辅助器具,助力6户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服务残疾人12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白大褂到工作簿,从听诊器到政策文件,张帅在两种身份间无缝切换,始终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群众的赤诚。他用行动证明,平凡岗位也能绽放璀璨光芒,点滴善举终将汇聚成照亮他人的星河。(何春静 前锋融媒 吕甜)
医者仁心:
守护健康的“定心丸”
“张医生,我老毛病又犯了,你来帮我一下……”近日,张帅听着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残疾人特困人员张大爷的喘息声,心瞬间揪紧。“好的,我马上过来。”简短有力地回应后,他立即背着医药箱,骑着摩托车赶去。
当张帅推开张大爷家门时,只见屋里光线昏暗,张大爷半坐半躺在床头,呼吸急促,脸色发紫。张帅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进行摸脉、量血压和测体温等一系列操作,很快确定了治疗方案。经过细心治疗,张大爷病情有所好转。
“除了一些急症的初步急救外,我们还会进行一些常见病的治疗,并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检查。”张帅说。
在桥角村,张帅不仅是村民们应对急症的“及时雨”,更是守护大家健康的“定心丸”。自1993年张帅任桥角村村医以来,只要村民有需要,一个电话他就会及时赶到。每年开展医疗服务4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与使命。
行医过程中,张帅不仅关注村民身体病痛,更重视心理关怀。对因病致郁的残障患者,他在问诊之余耐心疏导,用温暖话语驱散阴霾,成为村民的“健康卫士”。
助残暖心:
传递希望的“摆渡人”
2020年,前锋区决定在每个村选拔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专为残疾人服务,帮助他们申请政策,维护合法权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帅主动申请担任桥角村残疾人专职委员。
“我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好残疾人工作,让他们减少因身体功能缺失带来的痛苦,让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张帅说。
任职残疾人专职委员后,张帅将“吃透政策、摸透民情”作为工作信条。他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每日走村串户,用笔记本详细记录72名残疾人的家庭状况、健康需求与生活困境。为精准掌握情况,他逐字研读残障补贴申领、无障碍改造等政策文件,化身“行走的政策库”,用乡音土话为村民答疑解惑。寒来暑往,他的足迹遍布桥角村每寸土地,也走进残疾人心里,如今村民远远望见他,便热情招呼:“张医生,快进屋喝茶!”
在张帅眼中,残疾人工作无小事。82岁的罗大爷一家因病返贫,他多方奔走申请低保,协调免费护理床;肢体残疾人邹先生渴望轮椅,他跑前跑后办妥手续;罗阿姨想自食其力,他四处打听找到制衣厂岗位,为其找到工作。从证件办理到就业帮扶,从康复指导到政策落实,他像“管家”般事无巨细。
张帅一直坚信,自己在残疾人专职委员这小小的“花圃”中也能种出“满园春色”。2024年,他帮助6名残疾人申领辅助器具,助力6户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服务残疾人12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从白大褂到工作簿,从听诊器到政策文件,张帅在两种身份间无缝切换,始终不变的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群众的赤诚。他用行动证明,平凡岗位也能绽放璀璨光芒,点滴善举终将汇聚成照亮他人的星河。(何春静 前锋融媒 吕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