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代数有妙招 新课标案例来支招——广安区北仓路小学校半天无课日数学教研活动

2025-09-11 17:08:56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2025年9月9日下午,学校依托半天无课日,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开展专题教研活动,以“新课标下数与代数案例解读”为核心,旨在破解教学难点、优化教学策略,为提升数与代数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案例解读教学路径
   
       在专题教研的环节中,数学学科大组长贺镘霖老师围绕数学课程性质、核心素养导向、结构化课程内容三大板块展开,并结合第一学段“数与运算”主题进行案例导读,深度拆解新课标要求。针对“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等课标要求,贺老师重点展示三个教学片段:一、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直观感知19+18的算理,体会“相同数位相加”与“满十进一”;二、借助计数器操作,帮助学生从半抽象层面理解数位意义与进位逻辑;三、结合小棒模型,引导学生掌握竖式计算方法,打通“算理—算法”的衔接。贺老师解读指出,三个片段层层递进,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既落实了“关注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培养”的课标要求,也为整数加减运算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年级研讨共献策
 
       高年级:借面积模型破难点
       针对五年级“小数乘小数”教学难点,教师依托学生已掌握的“整数乘法”与“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以0.5×0.3为例展开教学。先将0.5米、0.3米转化为5分米、3分米,用5×3=15平方分米算出面积;再通过单位倒推(15平方分米=0.15平方米),让学生直观感知“因数共2位小数,积也有2位小数”。由此总结出“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总共小数位数定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中年级: 具象化破解难点
       三年级“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中,以38×2为例,教师先用“小棒直观法”奠基:让学生摆2组“3捆+8根”小棒,通过合并操作感知“2个38相加”的算理,得出结果76。随后结合小棒操作教竖式算法:对齐数位后先算个位8×2=16(写6标进位“1”),再算十位3×2+1=7,让学生明确竖式每步与实操的关联,掌握“从个位算、满十进一”流程。
       低年级:三步进阶破解难点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中,教师以34-16为例,按“实物→图形→符号”流程,帮学生理解“借一当十”。先让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实操:摆3捆(1捆10根)4根小棒,个位4根不够减6根就拆1捆;或在计数器十位拨3颗珠、个位拨4颗,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颗,直观感知算理。再用图形过渡:用1个“□”代表1捆小棒(即1个十),1根“|”代表1根小棒(即1个一),画3个□和4根|表示34,划掉1个□补10根|再减6根|,呈现退位过程。最后教竖式,明确退位意义,还通过接力赛、数学游戏巩固,让学生扎实掌握算理算法。
       教研落幕启新程
       此次数学新课标专题教研活动,以本校教师讲座解课标、年级研讨促交流的形式,为全体数学教师搭建了学习与分享的平台。从“数与运算”案例的深度解读,到各年级教学实践思路的碰撞,不仅让教师们明晰了“数与代数”板块的教学方向,更夯实了新课标落地的实践基础。未来,学校将持续以教研为抓手,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稳步提升。(张小玲  熊丹)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