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绿藏幸福

2025-10-24 17:29:51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以前这条河里时常漂着塑料袋,岸边还有很多垃圾。现在水清了,还能看见小鱼游呢!”10月21日,在前锋区芦溪河岸边,市民张雪平望着清澈的河水感慨道。这一变化,是前锋区持续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域岸线管理工作的成果。
       前锋区共有区级以上河流12条,镇级河流7条。各级河长用脚步丈量河岸,以实干破解治水难题,推动前锋区河湖面貌持续改善,治理效能稳步提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在前锋大地徐徐展开。
       常态巡河摸实情 精准施治除隐患
       10月20日清晨,渠江虎城段薄雾未散,镇级河长张浩已来到巡河路段,手机里的“智巡”系统同步开启巡河轨迹记录。“这段护坡上次排查有塌陷隐患,需要看一下整改情况。”他蹲下身,用树枝拨开岸边杂草,仔细查看新浇筑的混凝土护岸,并将情况记录下来。这样的巡河工作,他每个月都要开展2-3次。
       近年来,虎城镇扎实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显著。今年以来,该镇累计开展巡河305次,发现并整改风险隐患点15处,水环境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虎城镇的实践是前锋区河湖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该区建立了“河长+警长+检察长”三长联动机制,分级设立区级河湖长14名、乡镇(街道)级河湖长28名、村级河湖长87名,区镇村三级河道警长28名、区级河道检察长12名、网格长12名,实现对辖区内主要河流、水库管理保护责任全覆盖,确保每条河流、每座水库都“有人管、管得好”,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近年来,前锋区推动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2.2万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28个,整改销号率达100%。实现跨区域联合巡河30余次、召开联席座谈10余次,协同解决跨界河湖治理问题21个,构建起区域共治良好格局。
在精准治理方面,前锋区持续开展污染源摸排和岸线综合整治。截至目前,累计打捞水面漂浮物190吨,完成河道清淤10公里、生态岸线整治2公里,区级及以上流域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各流域水质持续向好,水体自净能力增强,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良好水生态格局。
       宣传发动凝共识 全民共治聚合力
       近日,大佛寺街道禁毒广场上,“保护生态环境 倡导文明新风”的红色横幅在人群中格外醒目。展板上“河湖保护小知识”吸引市民驻足,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其间,发放河湖保护宣传手册,讲解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区水务局的工作人员则带来了“硬核”科普展示——他们手持检测笔,现场测试水质并展示结果,直观的数值让市民对本地水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市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水源地保护范围是如何划定的?”“发现水污染该通过什么渠道举报?”……一问一答间,不仅解开了群众心中的疑惑,更搭建起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此次活动吸引了300余名市民参与,发放宣传手册200份,不仅普及了河湖保护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文明新风,为共建绿色家园凝聚了力量。
       “河湖治理不是靠一个人、一个部门,得发动大家一起干。”前锋区河湖保护中心负责人杨迪介绍,该区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深入开展河湖长制“七进”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截至目前,累计举办专题宣讲150余场次,线上线下覆盖群众4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悬挂横幅30余条,营造起“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河湖保护氛围。
       在强化公众参与的同时,该区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保护标志、警示牌等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设置标志牌69块,安装隔离网及隔离带4392米、摄像头14套,全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从各级河长的执着坚守到智慧科技的精准赋能,从部门联动的集中整治到全民参与的日常守护,前锋区以河长制为抓手,持续擦亮生态底色。下一步,该区将继续深化河长制改革,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承载乡愁的生态纽带,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阙洋 前锋融媒 吕甜)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