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间勾勒生态宜居新图景
2025-07-11 10:21:35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今年以来,前锋区持续推进减污、扩绿、降碳等措施,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多措并举推进美丽宜居前锋建设。
源头监管 科技防治污染
近日,前锋区生态环境局收到大气“天空地”一体化防控平台提供的该区某企业氮氧化物排放超标问题处理清单。随即,区生态环境局将清单转交前锋区大气工作专班,专班迅速行动,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从超标预警到问题解决,用时仅1小时20分钟,大大提高了大气污染防治效率。
今年3月底,前锋区配合广安市完成了大气“天空地”一体化防控平台建设。通过该平台,在前锋布控了部分雷达,同时将车辆黑烟抓拍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设备并入平台完成组网工作,实现精准化、高效化治污。区域空气质量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平台将会及时提醒,专班及时处置,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大气“天空地”一体化防控平台是综合性监管平台,由天基、空基、地基三部分组成,利用天基(卫星遥感)、空基(雷达监测)、地基(地面监测)和空气质量传输模拟模型等开展广安市大气“天空地”精细化溯源防控,逐步构建“污染溯源—污染防控—效果评估”全链条大气防控体系。该平台可以有效提升科技治污能力,实现大气污染防治源头治理和精准管控,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此外,前锋区还加大对柴油货车尾气检测力度,严查超标车辆,截至目前,共检查车辆711辆次,查处不合格车辆17辆;开展大气形势会商,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突出的行业,及时警示提醒,督促抓好整改;推动昌兴水泥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自主验收;运用四川省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守牢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防线,全力推进全区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家园
7月7日,在前锋区篆水湖公园内,乔木、灌木和花草,形成了多层次的绿化景观。高大的树木为市民提供夏日的阴凉。公园的湖泊经过清淤和生态修复,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湖边还设置了亲水平台和步行道,方便市民亲近自然。
篆水湖公园曾是荒地,后经精心打造变成了“城市绿肺”,不仅能吸附粉尘、净化空气,还能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空间,构建起小型生态系统,实现了从“荒芜”到“生机”的转变。
一位经常来公园锻炼的市民说:“以前这里一片荒芜,现在却这么漂亮,我们每天都来散步、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心情特别舒畅。”
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乎自然景观的美化,更为市民提供优质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前锋区聚焦“增绿、改绿、管绿”措施,落实专人不定期对城区公共绿地内有害生物进行拉网式排查,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街道办等单位,专项清理违规种植农作物行为,在永前大道、城市中央公园等重要节点和路口,栽植时令月季、石竹、西洋鹃等植物5万盆,以城区文艺路、滨河东路的小叶榕作为试点打造园林景观,有效推动城市绿化提档升级。在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绿色覆盖面积,增强了城市对生态环境的承载与修复能力。
当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优质生活空间,更筑牢了生态保护的基础防线,让城市在发展中始终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低碳宣讲
传播绿色理念
普及低碳知识,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日,前锋区在好又多购物广场开展了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向市民讲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从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到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类,志愿者们一一详细介绍,引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节水、节电、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品300余份,宣传手册500余份,惠及群众近1000人次。
市民周大荣说:“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对环保有这么大的影响。以后我要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生活。”
前锋区还根据全区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短板,组织各领域环保业务骨干赴成都市参加前锋区首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采用“理论授课+实地研学”模式,推动环保从业人员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依科学”,快速补齐业务短板,全面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注入动力,助力前锋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城市的环保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下一步,前锋区将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引导市民自觉爱护城市绿化,共同营造整洁、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前锋融媒 吕甜)
源头监管 科技防治污染
近日,前锋区生态环境局收到大气“天空地”一体化防控平台提供的该区某企业氮氧化物排放超标问题处理清单。随即,区生态环境局将清单转交前锋区大气工作专班,专班迅速行动,及时处理相关问题,从超标预警到问题解决,用时仅1小时20分钟,大大提高了大气污染防治效率。
今年3月底,前锋区配合广安市完成了大气“天空地”一体化防控平台建设。通过该平台,在前锋布控了部分雷达,同时将车辆黑烟抓拍系统、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设备并入平台完成组网工作,实现精准化、高效化治污。区域空气质量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波动,平台将会及时提醒,专班及时处置,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了解,大气“天空地”一体化防控平台是综合性监管平台,由天基、空基、地基三部分组成,利用天基(卫星遥感)、空基(雷达监测)、地基(地面监测)和空气质量传输模拟模型等开展广安市大气“天空地”精细化溯源防控,逐步构建“污染溯源—污染防控—效果评估”全链条大气防控体系。该平台可以有效提升科技治污能力,实现大气污染防治源头治理和精准管控,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此外,前锋区还加大对柴油货车尾气检测力度,严查超标车辆,截至目前,共检查车辆711辆次,查处不合格车辆17辆;开展大气形势会商,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突出的行业,及时警示提醒,督促抓好整改;推动昌兴水泥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自主验收;运用四川省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守牢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防线,全力推进全区生态环境治理。
生态建设
打造绿色家园
7月7日,在前锋区篆水湖公园内,乔木、灌木和花草,形成了多层次的绿化景观。高大的树木为市民提供夏日的阴凉。公园的湖泊经过清淤和生态修复,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湖边还设置了亲水平台和步行道,方便市民亲近自然。
篆水湖公园曾是荒地,后经精心打造变成了“城市绿肺”,不仅能吸附粉尘、净化空气,还能涵养水源、调节局部气候,为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空间,构建起小型生态系统,实现了从“荒芜”到“生机”的转变。
一位经常来公园锻炼的市民说:“以前这里一片荒芜,现在却这么漂亮,我们每天都来散步、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心情特别舒畅。”
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不仅关乎自然景观的美化,更为市民提供优质生活空间,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前锋区聚焦“增绿、改绿、管绿”措施,落实专人不定期对城区公共绿地内有害生物进行拉网式排查,联合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街道办等单位,专项清理违规种植农作物行为,在永前大道、城市中央公园等重要节点和路口,栽植时令月季、石竹、西洋鹃等植物5万盆,以城区文艺路、滨河东路的小叶榕作为试点打造园林景观,有效推动城市绿化提档升级。在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绿色覆盖面积,增强了城市对生态环境的承载与修复能力。
当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优质生活空间,更筑牢了生态保护的基础防线,让城市在发展中始终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低碳宣讲
传播绿色理念
普及低碳知识,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日,前锋区在好又多购物广场开展了以“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向市民讲解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从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到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做好垃圾分类,志愿者们一一详细介绍,引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节水、节电、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品300余份,宣传手册500余份,惠及群众近1000人次。
市民周大荣说:“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小事,对环保有这么大的影响。以后我要从自身做起,践行低碳生活。”
前锋区还根据全区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方面存在的短板,组织各领域环保业务骨干赴成都市参加前锋区首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采用“理论授课+实地研学”模式,推动环保从业人员从“凭经验”转向“靠数据”“依科学”,快速补齐业务短板,全面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为构建长效治理机制注入动力,助力前锋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城市的环保行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下一步,前锋区将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质,引导市民自觉爱护城市绿化,共同营造整洁、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前锋融媒 吕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