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产业“造血”+文化“铸魂”,激活乡村新活力
2025-10-20 11:12:53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10月18日,走进邻水县大洪河柑桔专业合作社的脐橙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除草、修枝,一派繁忙景象。“现在正是关键的管理期,修剪得当,果品质量才有保障。”业主杜开源一边指导工人,一边信心满满地说道。
近年来,邻水县以产业“造血”强基础,以文化“铸魂”提内涵,走出一条产业兴、文化旺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产业“造血”:特色农业结出“致富果”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邻水县依托“三山两槽”的立体气候和资源优势,精准推进“一村一品”,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近年来,邻水县以产业“造血”强基础,以文化“铸魂”提内涵,走出一条产业兴、文化旺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
产业“造血”:特色农业结出“致富果”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邻水县依托“三山两槽”的立体气候和资源优势,精准推进“一村一品”,培育出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金钥匙”。

(图为 正在进行柑橘管护工作)
在复盛镇冯氏水产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稻虾养殖基地,业主冯五星正仔细巡查罗氏沼虾的生长情况。2020年,他率先尝试“两虾一稻”生态种养模式,实现虾稻共生。五年过去,基地规模已达500亩,成为当地生态循环农业的示范点。
“稻虾共作效益是单一种稻的三倍以上。”冯五星算了一笔账:罗氏沼虾亩产约500斤,按市价每斤45元计算,亩产值达2.25万元,加上水稻收入,综合产值可达2.5万元。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推动了绿色生产,改善了生态环境。
“稻虾共作效益是单一种稻的三倍以上。”冯五星算了一笔账:罗氏沼虾亩产约500斤,按市价每斤45元计算,亩产值达2.25万元,加上水稻收入,综合产值可达2.5万元。更关键的是,这种模式推动了绿色生产,改善了生态环境。

(图为 复盛镇的罗氏沼虾)
而在柑子镇骑虎村绿源生态农场的猕猴桃基地,连片的果园里弥漫着果实的清香。村民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成熟的猕猴桃。
“我们果园海拔高,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猕猴桃生长。”业主邱发平介绍,通过“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已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240余亩,年产值超120万元,带动30余人常年务工。
“我们果园海拔高,日照足、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猕猴桃生长。”业主邱发平介绍,通过“农场+基地+农户”的模式,已发展猕猴桃种植基地240余亩,年产值超120万元,带动30余人常年务工。

(图为 猕猴桃业主邱发平正在采摘猕猴桃)

(图为 业主邱发平正在配送猕猴桃)
从脐橙到猕猴桃,从罗氏沼虾到生态水稻,邻水县已初步形成以优质粮油、特色水果、生态养殖、中药材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一个个特色农产品,不仅打开了市场,更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文化“铸魂”:乡风浸润结出文明硕果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邻水县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大力整合资源,推进集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农家书屋、儿童关爱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乡村注入灵魂。
10月17日,在鼎屏镇北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丰富多彩。阅览区内,居民们安静地阅读各类书籍报刊;健身区,有人正在悠闲锻炼;儿童之家内,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进行绘画、游戏。
“这个实践站有效整合了多种服务功能,成了社区居民获取知识、开展活动、增进邻里感情的重要场所。”北辰社区党委副书记陆琦文说,如今,这里已成为大家闲暇时的“精神家园”。
文化“铸魂”:乡风浸润结出文明硕果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邻水县在夯实产业基础的同时,大力整合资源,推进集党群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农家书屋、儿童关爱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阵地建设,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乡村注入灵魂。
10月17日,在鼎屏镇北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丰富多彩。阅览区内,居民们安静地阅读各类书籍报刊;健身区,有人正在悠闲锻炼;儿童之家内,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进行绘画、游戏。
“这个实践站有效整合了多种服务功能,成了社区居民获取知识、开展活动、增进邻里感情的重要场所。”北辰社区党委副书记陆琦文说,如今,这里已成为大家闲暇时的“精神家园”。

(图为 居民正在北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书)

(图为 居民正在北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锻炼)
文化阵地不仅是精神栖息地,更是助力产业发展的“加油站”。在柑子镇桅子村的农家书屋里,种植户李天明经常前来查阅李子树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等技术资料。“农家书屋成了我们农民提升种植技能、解决生产难题的‘知识宝库’。”他感慨道。
目前,类似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邻水县已实现乡镇全覆盖,成为传播主流价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平台。
记者手记:走在邻水的乡间,既能看见产业的茁壮成长,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温暖浸润。产业“造血”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文化“铸魂”则让乡村精神立起来。双轮驱动之下,乡村振兴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可见可感的生活变迁。邻水的实践证明,只有产业与文化协同发力,乡村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有内涵的发展,让农民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李勇)
目前,类似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邻水县已实现乡镇全覆盖,成为传播主流价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平台。
记者手记:走在邻水的乡间,既能看见产业的茁壮成长,也能感受到文化的温暖浸润。产业“造血”让村民腰包鼓起来,文化“铸魂”则让乡村精神立起来。双轮驱动之下,乡村振兴不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可见可感的生活变迁。邻水的实践证明,只有产业与文化协同发力,乡村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有内涵的发展,让农民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