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带“火”了山货
2025-08-11 10:32:25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8月4日,在川渝交界的明月山脉深处,邻水县棕阁山生态度假区里,挂满认养名牌的果树迎风摇曳,游客曾浪正在认养果树下采摘成熟的果实。
“158元认养一棵,有专人用农家肥管理,成熟了全家来摘,既能让孩子亲近自然,又能吃到放心农产品,比单纯观光更有意义。”曾浪笑着说。 
游客采摘水果(资料图)
“这种认养模式让城市居民拥有了‘自家农场’,也让山里的好产品有了稳定销路。”该景区总经理兰加明指着满山的果树介绍,自2022年推出认养项目以来,已吸引重庆、广安等地超15000人次参与。
同时,该景区还构建起“采摘体验+民俗文化+生态旅居”的复合业态。游客可参与采茶制茶、非遗竹编等活动,入住森林木屋民宿,品尝传统水八碗宴席。
多元体验的乐趣,不仅激活了乡村旅游,更拉动了当地农产品消费。景区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周边200户村民纳入产业链,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收入,还可通过景区平台直销土鸡、土鸭、蜂蜜等40余种山货。 
村民售卖新鲜竹笋(资料图)
村民冯胜云刚把一车自家种的西瓜、柑橘运来,“以前愁销路,现在直接拉到景区,游客抢着买,更加省时、省心。”

游客购买村民种植的西瓜(资料图)
村民兰加林一边忙着给客人装土鸭,一边算账:“一年光卖给景区的鸡鸭鹅就有300来只,增收2万多块呢。”
据统计,2024年,该景区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年助销农特产品总额突破200万元,让山里的“土特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疙瘩”。
“我们正探索‘认养+研学’‘认养+定制’等新模式。”兰加明透露,景区计划引入物联网设备,实现认养过程全程可视化,并开发亲子农耕课程,进一步提升体验深度,持续释放农旅融合的乘数效应。(刘宏)
“158元认养一棵,有专人用农家肥管理,成熟了全家来摘,既能让孩子亲近自然,又能吃到放心农产品,比单纯观光更有意义。”曾浪笑着说。

游客采摘水果(资料图)
同时,该景区还构建起“采摘体验+民俗文化+生态旅居”的复合业态。游客可参与采茶制茶、非遗竹编等活动,入住森林木屋民宿,品尝传统水八碗宴席。
多元体验的乐趣,不仅激活了乡村旅游,更拉动了当地农产品消费。景区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周边200户村民纳入产业链,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务工收入,还可通过景区平台直销土鸡、土鸭、蜂蜜等40余种山货。

村民售卖新鲜竹笋(资料图)

游客购买村民种植的西瓜(资料图)
据统计,2024年,该景区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年助销农特产品总额突破200万元,让山里的“土特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疙瘩”。
“我们正探索‘认养+研学’‘认养+定制’等新模式。”兰加明透露,景区计划引入物联网设备,实现认养过程全程可视化,并开发亲子农耕课程,进一步提升体验深度,持续释放农旅融合的乘数效应。(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