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协委员刘淑玉:关于实施小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建议

2023-01-13 10:15:27来源: 浏览量:

       刘淑玉

       四川省政协委员、民盟乐山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

      背景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目标。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发展民族教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奠基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持续实施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2021—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大小凉山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项目,有力促进了大小凉山彝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存在问题:

      一是脱贫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小凉山彝区教育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两项”改革进程,为了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大小凉山彝区老百姓纷纷涌向县城买(租)房,造成县城各类学校学位极其紧张,需要集中大量资金新修学校。如:乐山市峨边、马边彝族自治县正分别建设太阳坪实验中学、马边第二初级中学,但各县资金缺口均达到1.5—2亿元,需要省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是经费补助标准降低。2014年起,大小凉山彝区实施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与藏区统一标准,即:1700元/年/生的标准,与原执行的差额部分小学700元/年/生、初中450元/年/生由省财政补助。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省财政就取消了这个补助标准。目前,藏区和大凉山13个彝区县持续实施1700元/年/生的补助标准,而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恢复到2013年的补助标准,即:小学1000元/年/生、初中1250元/年/生,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三是人才队伍不够稳定。目前,省财政对彝区“一村一幼”双语辅导员的补助标准为2400元/月/人,市、县配套投入不足,扣除五险一金后每月拿到手的只有1800元左右,不利于辅导员的稳定、提升和发展。

      有关建议:

      为推动新时代大小凉山彝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现代化和长治久安,特此建议:

      一是实施“学前学会普通话2.0”行动,促进学前教育提质增效。“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全面深化,实现乡乡有标准化中心幼儿园,“一村一幼”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根本性提升,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以上。

      二是实施寄宿制规模化办学行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集中力量大力建设规模化的乡镇、片区、县城寄宿制学校,着力破解乡镇学位空、城区学位紧的突出矛盾。持续实施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政策,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

      三是实施职业教育提升计划,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大力支持小凉山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普职比例接近5:5。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

      四是实施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队伍建设计划。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一教一保”师资配备标准,逐年提升彝区“一村一幼”双语辅导员补助标准政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机制,逐步实现“一村一幼”教师与正式公办教师“同工同酬”等待遇,不断稳定队伍,提升保教质量。

      五是提升经费保障标准。不断整合、优化、提升全省民族地区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专项资金,参照“三区三洲”补助标准,支持乐山市3个小凉山彝区建设规模化寄宿制学校;同时恢复大小凉山彝区与藏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统一标准(1700元/年/生)政策;

      六是全面整合帮扶资源。整合现有的校对校帮扶、三区支教、校联体、综合帮扶、组团式帮扶等资源和类别,优化“县对县、校对校、师对师、生对生”结对帮扶方式,集中帮扶力量,促进内地学校与彝区师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