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户俄底天达:“找饭碗”到“造饭碗”

2022-03-31 10:18:28来源: 浏览量:
积极谋出路,为早日奔康而奋斗 
       俄底天达是普格县大坪乡团结村一名普通的村民。2020年,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下从大坪乡的团结村搬迁到了大坪乡底古村,并且在底古村盖了一栋属于自己的新房子。目前,家里5口人,有3个儿子,大儿子在大坪乡底古村幼儿园就读。家庭经济来源全靠俄底天达的跑腿业务和老婆商店的微薄收入来支撑这个家。在国家帮扶的同时,他也积极谋出路,为自己和家人早日脱贫而奋斗。
       “我辞去了外地的工作,现在在家乡有了自己的跑腿业务,老婆也开了一个小商店,有了稳定的收入,家庭条件也慢慢地好了起来,感谢政府、感谢帮扶单位,让我真正通过自己的双手摆脱了贫困。”俄底天达这样说道。
       当我们谈及他当初做跑腿业务的初衷时,“一方面我家由于三个娃儿都还小,需要照顾家庭,不想我的娃儿和我一样没有学历,只能干苦活;另一方面低学历的我只能进厂干活,可是外面疫情比较严重,很多厂也难以为继,所以决定在家乡做一件有意义的、互利互惠的的事情,于是开始做起跑腿。”俄底天达说。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俄底天达小学毕业后不得不放弃学业。从那时起,他就帮父母分担起了家庭重任。其实,俄底天达打心眼儿里不愿意当贫困户。他说,自己才三十多岁,有时听到别人说“你们贫困户好安逸哦,什么都不用做,国家还发各种各样的东西给你们,你们躺着都能拿钱”这种话时,总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在他心中埋下了一定要摆脱贫困的种子。
       起初成立天达跑腿,俄底天达心里也没个底,他说自己不能输,也输不起,因为他比其他人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机遇更加珍惜。
       他说:“因为家里面条件差,想改变生活,在外面打工几年,除去房租水电生活,没剩多少,现在成了家,有了3个孩子,更需要照顾家。我在打工的时候,看到外地的跑腿服务行业发展得不错,我发现大坪这边还缺少这方面的业务,就选择做了这个行业,坚持了一年多,还是差不多。”
 
勤劳催生动力,致富才有门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从而催生出一批批新型产业和特色服务行业。其中,跑腿服务行业也在这场改革大潮中分到了一块蛋糕。
       目前,俄底天达所创的天达跑腿业务范围主要是从县城-普中-民族中学-红军树-田坝-大河坝-底古,客户源主要是为偏远地区的村民们代购农具、交电费、取快递等。
 
       据了解,起初生意并不好做,当地的村民对这项新的服务不了解,俄底天达一星期可能也接不到一单生意,但是他不厌其烦地走村入户地介绍自己的业务范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创业的第三周来了第一单生意。
       说起自己的第一单生意,俄底天达至今记忆犹新,感觉历历在目:“当时是上午11点钟左右,老大坪乡的一个村民打电话让我去县城帮他取一个包裹回来,我当时非常的开心和激动,立马就骑着电动车出发了,来回的路程大约是50公里,我收了3元钱的‘跑腿费’,这是我创业来的第一笔钱,虽然只是3元钱,但是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
 
       第一单生意的成功,给了俄底天达信心。渐渐地,当地的村民们接受了这种新的服务,打电话或发微信的多了起来。秉承着“有事您动嘴,办事我跑腿。”只要一个电话或微信,“快送跑腿”就会接单送货的理念。俄底天达每天一个人骑着电动摩托车来回穿梭在大坪乡到县城里送货,“夏天骑着电动车在街上穿梭,皮肤已被晒成巧克力色。”“跑腿员”俄底天达说,“现在我就是个‘活地图’,县城的大街小巷我都摸得一清二楚。”
       据介绍,目前“天达跑腿”每天大约有70多单生意,“跑腿”承接的送货业务也是五花八门:送生日蛋糕、送生活用品、送农具……县城内跑一趟收费3-5元,一个月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
 
       正在收取货物的老阿妈说:“比如说从我们大坪专门跑县城买个东西,花时间不说,车费都是好几十,尤其是农忙的时候,天达解决了我们的需求,收取的费用也就是个3元5元的,比起车费,这个便宜好多,还不用我自己专门去。非常感谢天达在我们这开了跑腿,方便了我们。”
       “每每听到老乡们对我说着谢谢,我内心就会觉得很值得,虽然说我需要跑几十公里的路程,收取的跑腿费也只有几元钱,但是内心觉得做这个跑腿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俄底天达害羞的告诉记者。
 
不等不靠不要,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如今,俄底天达平均一天能接几十单,最多的时候,一天接了170多单,一年多下来,也有了几万元的收入。“真的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我们家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真心帮助我们的扶贫干部们……”俄底天达感激地说道。
       在俄底天达身上,我们看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和希望,相信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越来越多像俄底天达一样的脱贫户一定会早日奔上小康生活。
       俄底天达一家的故事只是普格县大坪乡底古村的脱贫户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追求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扶贫先扶志,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只有“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沙丽)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人员名单|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