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合作社科学养殖鼓起群众“钱袋子”

2020-10-22 11:05:22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普格县绿野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地处火把之乡,位于国家AAAA级风景区螺髻山脚下。合作社秉承悠久的中华蜂养殖历史,在传统养殖、繁育技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是集繁蜂育种、采收蜂蜜为一体的大型合作社,现有社员2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

合作社致力引领广大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努力打造绿野合作社蜂蜜产品良好信誉,创建普格特色农产品品牌。
紧盯科技培训抓服务
强化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开展技术推广实训,将传统的中华蜂土法养殖(“杀蜂取蜜”)转变为活框养殖,对蜂箱木料材质、规格尺寸、蜂王品质等都作出了精确要求,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了蜂蜜品质和产量。坚持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邀请省蜂产业站研究员王顺海到花山乡红星村、甘天地乡阿波洛村等中蜂养殖基地对蜂农进行养殖技术培训。
建立人才联系帮带机制,充分发挥中华蜂养殖人才示范带动作用,采取“人才+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积极引领有意愿的贫困户参与中华蜂养殖。组织技术骨干赴各乡镇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将培训班举办到养殖户家门口,让养蜂农户学到人工育蜂王、分箱技术等科学养殖“真经”。组织人员赴成都、彭山等养蜂基地“取经”,将学成归来的学员组成中华蜂养殖技术服务队,针对养蜂户开展养殖技术上门服务。

据了解,截止目前,已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华蜂养殖培训班5期,培训农户3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200人次,发放中华蜂养殖技术资料500余份。
紧盯产业链条抓效益
合作社采取“科研院所+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动员组织贫困户发展养蜂产业,实现联户养殖、订单生产、统一商标、统一装罐、统一收购,并拓宽专卖店、电子商务等销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据介绍,2016年成立中华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创立红星村中蜂养殖基地、甘天地乡阿波罗村养殖基地等;注册了“水云盘牌”蜂蜜品牌,对社员蜂产品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养殖规模从2016年底的10多户发展到现在的200余户1000余箱,其中贫困户120户。2018年合作社入驻普格县电商孵化园,打造蜂产品电商体验店,形成以培训、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扶贫产业链,带动3个乡9个村20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120余户)发展养蜂产业。
紧盯贫困群众抓增收
合作社紧紧围绕贫困户增收目标,狠抓普格特色产业发展机遇,通过加大资金扶持、组织能人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等形式,扶持壮大中华蜂养殖产业。坚持“到村到户”原则,强化项目资金支持,今年已争取凉山州科技局项目资金20万元,带动2个乡镇、10个村、20户贫困户发展中华蜂养殖。每户引进中华蜂5箱,购置蜂箱5个,配备蜂衣蜂帽、割蜜刀、摇蜜机等机具各1套,户均落实帮扶资金0.5万元。
荞窝镇安木足村贫困户祝祥宽2018年养殖蜜蜂50群、产蜜300斤收入2万余元,盖起了一楼一底的小楼已经脱贫;甘天地乡阿波罗村阿非约日养殖蜜蜂30群实现收入1万多元;文坪乡井子约约靠养蜂去年收入9000元均实现了脱贫。张方强23000元,佐启海9800元、许官太12000元、岑发明3400元、李文明5400元…… ,合作社成员个个喜笑颜开。

据了解,合作社养殖户养殖的中华蜂均处于无公害、无污染、空气清新、野花繁盛的高海拔野外地区,蜂箱全部采用最原始的木箱、木桶制作而成,不喂糖,不添加任何物质,每年只采收一次蜂蜜,属原生态、结晶原蜜,合作社年产蜂蜜5吨左右,产值达100万元。所产蜂蜜,合作社采取统一商标、统一包装,实行线上线下统一销售,目前已远销成都、重庆、上海、广州等地。合作社秉持“诚信为本,做甜蜜的事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践行“绝不卖一斤假蜂蜜”承诺,蜂蜜产品广受消费者好评。

普格县绿野中华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科研院所+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鼓起了群众“钱袋子”,不仅有效助推当地贫困户脱贫,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给留守的农村妇女和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为普格产业扶贫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张园辉 安子子拉)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