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隆昌六聚集,探索乡村善治之路

2020-05-22 09:52:44来源:影响四川 浏览量:
    影响四川内江讯  一、聚焦党建引领,凝聚组织力量。建立县级领导联村、县级部门帮村、镇(街道)领导带村、第一书记驻村的帮带机制,以“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程”为牵引,选拔群众认可、善做群的优秀农民工任村书记,推行村党组书记、主任“一肩挑”,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实现村党组织成员牵头或参与村级其它组织。二是建立乡土人才统配机制。建立完善全市乡土人才档案库,采集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民工、农村产业带头人、高素质农民、复原退伍军人等优秀乡土人才信息,完善隆昌籍知名人士人才库。统筹调配优秀乡土人才,鼓励和支持支农支教支医“三支”人才参加多岗锻炼和鲜明向一线倾斜用人。定向聘用突出乡土人才,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实绩突出的乡土人才选进乡镇事业编制,发挥领头雁作用。
    二、聚焦经济发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制定稻渔、柑桔产业奖励扶持办法,设立稻渔产业发展基金,率先在全省开展稻渔产业特色农业保险试点等。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与上海海洋大学、西南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8所科研院校合作成立稻渔、柑桔种养专家大院、科技小院,指导准化生产。三是强化“农户+”组织引领。推行“五统一分五收益”机制下的“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村集体组织+家庭农场+农户”模式,创新“公司+协会+基地+养殖农户”模式,带动就业。四是强化农旅融合发展。构建“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体系,充分挖掘稻渔、柑桔、油茶等特色产业文化,拓展农业功能,建成印坝渔村、幸福古宇等现代农业园景区,成功举办“春季稻虾看四川,四川吃虾到隆昌”首届小龙虾美食文化旅游节、首届隆昌石燕油茶花节,建成普润印坝渔果等四川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5个。
    三、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川南生态宜居乡村。一是相对统一整治风格。按照市镇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村民集中讨论商议本村、组人居环境整治相对统一的建设风格,形成一村一品一格调。在普润镇印坝村采取“三投入三收益”的模式,打造精品民宿产业。二是建立民建民投机制。村民以代表会、一事一议会,商议本村、组人居环境整治类别及标准,明确公益、公共、户改项目,形成户改农户多投、公共互投、公益公投的建设投入机制。三是设立环境整治公益性管护岗。全市采取公推公选、自愿公益等办法,在全市各村、组共配备4004名保洁员,配备率达到100%。四是推进生态保护建设。公推定人,每个村推选了一名责任心强、踏实肯干的村民为生态保护监督员,具体担任起巡河、巡秸秆禁烧等生态保护监督职责。明确生态保护“五清”职责,界定农户自清和公清职责,将户用户受益为主的清院、清路、清沟等明确到户。
    四、聚焦村规民约,推行全覆盖“议事”治理。一是以支部为核心,构建“一核多元”健全治理体系。形成党支部引领下的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监委会监督、村级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村级治理体系。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老年健身队、治安巡逻队、专合社(公司)等自治组织,形成自治组织体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村务管理、环境治理、低保申报等内容纳入村民自治,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体系。二是以三化为抓手,探索“议事治理”创新治理模式。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有效利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黄赌毒禁委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平台,实施好村民公益事业建设、村集体资产管理、财务管理、项目建设及惠农政策等。探索“三化”议事治理模式:议事全面化,党支部领导的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将与村民有关的各类事项,让村民参与商议,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主人翁精神;议事常态化,让村民议事成常态和习惯,增强村民关心身边集体事务的意识;议事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各类议事、公开制度等,将村民自治机制化、规范化。
    五、聚焦法治乡村建设,延伸“网格”法治平台。一是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深化农村法律服务。把法治乡村建设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实施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为重点的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深入推进“法律七进”,配齐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规范建成354个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引导村民依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二是推进“伞状+警务网格”,建立社会治安防控新体系。坚持“135”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红袖标”活动,19个单位建立了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实行一般信息每月汇总交换、重要信息立即联络,不断延伸治安防控的触角。由市委政法委组织,全市网格员、治保干部、楼幢长整体纳入“义警”队伍。三是完善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坚持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诉源治理实质化,充分发挥12309为民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功能,通过12309网站热线客户端,公众号4种渠道接受群众控告、申诉和举报。开展全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建立心理咨询室、疏导室54个,配备心理咨询师36人,从源头防范“民转刑”及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六、聚焦德治工程,弘扬“德、孝古牌坊”德治文化。一是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微讲堂。各村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314处,以“文艺+理论+服务”的形式,讲述乡风文明、身边好人事迹、开展志愿服务等,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等。二是践行德治文明实践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必学+选学”“清单+点单”“集中+分散”“文艺+理论”“服务+实践”等六种形式开展,在各实践点深入推进“一积分三清单”工作机制,截至目前收到群众需求清单204条,建立项目清单85项、梳理资源清单45项。三是开展德治先进典型评选。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推荐评选活动。统筹推进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开展微典型评选活动,李市镇连续3年开展“十大孝子”评选活动,获群众一致好评。四是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拟定《隆昌市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建立乡风文明指导员队伍。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打造“网祭英烈”平台,探索以村规民约规范宴席标准和礼金标准,施行宴前交申报单和宴席菜单,宴后交礼单等“三单制”模式。(王安兵  余凡)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