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制度自信 把国有金融制度优势转化为内生发展优势 建行四川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孟伟

2020-04-26 17:44:31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浏览量: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既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所决定,也是由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决定。我们党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中国力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有金融作为国之重器,始终忠诚和服务于我们党和人民事业,早在革命时期我们党提出的金融主张就是从解决广大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开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红色金融赢得了最珍贵的信用。在火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有金融不断发展壮大,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民金融为人民”的鲜亮政治底色,始终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百姓民生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在能动性、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扛砥柱之力、领时代之先。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新时代我们更要紧紧围绕中央“三大任务”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能力”建设批示,准确把握新时代经济建设发展新方向、新特点,主动适应新的发展理念和方式,强化对市场、行业、客户的前瞻性研究,更加精准地将自身工作融入中央精神和总分行战略之中,充分发挥国有大行的金融生力军作用,全面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和百姓民生改善。

一是要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主动对接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聚焦全省空、铁、港交通设施内联外通,助力四川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立体交通走廊、开放经济门户。结合四川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支持优质水电、风电项目,全力支持西部能源基地建设。根据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总体债务等情况,加大市政工程建设、棚户区改造、土地增减挂钩等领域投入,运用金融力量改善公共服务,打造“善融城建”服务品牌。

二是要紧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向,不断提升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服务能力。把握产业转型升级机遇,聚焦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主动服务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不断加大对高端制造业客户支持力度,在流程优化、效率提升、综合服务等方面积极创新,努力为产业发展引入资金活水。

三是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围绕战略新兴等行业,依托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平台,加强综合化服务力度,营造更好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创新推出“一点接入、联通全国”网络供应链模式,继续加大供应链金融对民营、中型客户的支持力度,促进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机融合,与全行场景化、生态化战略思维深度融合推进,提振全省消费市场需求。

四是要发挥建行投行交易中心“投研一体化”优势,主动适应投融资模式变化,加强资金组织和服务集成,全力打造投行业务拳头产品。遵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创新开展“大资管”业务,加强集团租赁、信托、资管等母子公司联动,围绕国企混改、企业降杠杆、海外融资等热点板块,为客户提供全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渠道资金需求,支持优质企业财务降杠杆。

五是要深耕小微企业市场,借助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加强对核心企业成员单位、上下游客户、产业链等服务力度,依托核心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实现普惠金融迅速上量。发挥电商信贷中心集成作用,以线上信贷产品对接电商平台,构建获客展业场景,为快消行业小微经销商提供全流程线上信贷支持,提高企业生产流通效率,降低普惠客户经营成本。

六是要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三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助推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积极推广产业发展和扶贫生态建设相结合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进一步支持培育脱贫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企业,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共创乡村经济新业态。

坚持制度自信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演进方向,深入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不断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和破解矛盾的方法,构建求真务实和守正创新的新时代价值观。放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那就是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我行作出的“三个能力”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融入且不断厚植于各项业务的推进和改革发展进程之中,引导全行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战略、服务客户,把“新金融”的制度优势全面转化为全行业务治理效能,努力做国家信赖的金融重器、企业全生命周期伙伴、百姓身边有温度的银行,以“新金融”行动切实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最新内容

工信部备案号:蜀ICP备17004151号-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川)字第01054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版权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28-83106609

影响四川 版权所有